找到相关内容1943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

    原始佛教中道的则有印顺、杨郁文与远光。在印顺法师看来,龙树之《中论》为阿含通论,如他在《中观今论》中说:   《中论》的中道说,我有一根本的理解──龙树菩萨本着大乘深邃广博的理论,从缘起的正见中...龙树《中论》表面上是基于佛说缘起确立“八不”中道,在《阿含经》中也能找到部分的教证,但实际上还是立足于《般若经》的与假名、世俗与胜义,这已经在原始佛教十二缘起法的基础上向前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276961.html
  • 人生格言

    世间所有一切东西都离不开缘起,任何事情都是缘生缘灭。正因为是因缘生灭, 变化无穷,所以本性是的。因为一切事物的本体是的,所以事物才可以改变。由一无所有,而进展到样样都有,但亦有的由样样都有,而...相皆是虚妄”。一切都是缘起,就像《心经》一文中,佛在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时说:“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 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境界,都是因为他能...

    达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177293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生时所行善恶,皆有报应。故所贵行善修道,以炼精神不已,以至无为,而得为佛也。”当时人们将精神当成佛教因果报应的承当者,这种情况直到东晋时鸠摩罗什的弟子僧叡才发现其中的问题。他以为缘起的“识神”同传统...六朝形神之争  刘立夫  一、六朝形神之争的缘起  形神问题,即人的精神与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,曾经是中国古代思想界相当重视和不断讨论的问题。在中国传统思想中,灵魂和精神的界限模糊,往往可以通用。大致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转识成智,一切从心开始

    什么呢?在大乘来讲是悟,在小乘来讲是悟无我,这是大小乘见地差别的定位点。小乘部派的种种修行法门重点是在对治我,证无我。大乘则是证,或叫法界性。所以大乘是观法界,小乘是观无我。法界就是无我的放大,把一个小我放大而已,其实二者相通,但有差别,所谓“通而不同”。法门不同,但是道理是相通的。小乘定位在无我,由身体的触感、觉受起修,是由白骨观开始的;大乘则是法界观,直接观的,所以它是悟“缘起...

    素闻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778539.html
  • 石头希迁大师参同契心要论

    廓尔妄言,花枝春满,天心月圆。”   所以佛教用“缘起”之理率证了宇宙生命的实相。但是.对一切凡夫来说。则眼观有色,耳听有胄,鼻闻有香,舌尝有味。身体有触,意知有法,眼耳鼻舌身意(六根)不停地...爪牙、皮骨筋肉是坚硬的地大;唾涕浓血、痰泪便利是潮湿的水大;温度暖气是温暖的火大;一呼一吸是流动性的风大。四大本性都是的。宇宙原本清净无尘的.试想混沌未开,时空未有,何有四大呢?因一念无明,执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778600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做譬喻,因为众生不了解缘起之理,而执著实有我、实有法,不知一切皆缘起存在,我等众生在此苦难世间中,如处于丘井之中,生命随时有危险,但众生不知无常法将至,而沉溺其中。(此乃诸行无常),又众生不知无我...而这世间的一切,都是因缘和会的“假有”,非“实有”。   佛又说“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”即以因缘故,则体现一切法皆是缘生或缘起,于中无有实在性,其的。故缘起空寂之意义甚深,非我等凡夫所能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佛教的生死观

    才是正观生死呢?学佛者首先应该如实了知佛教所讲“缘起无我”的绝对真理,而生死之实相就在这一真理之中,所谓“未曾有一法,不从因缘生;是故一切法,无不是者”[16]。既然生死也是缘起,无有实在的我法之...。反之,由于有情具长期生死,所以生命不断;又由于具一期生死,所以生命不常;更由于具刹那生死,所以我法之当体即,非色心诸法灭后方。同时又由于有情不明了刹那生死之实相,所以起我法执,造有漏业,感一期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480110.html
  • 佛教早期在华传教主体之研究

    中就广泛使用了道家固有的“元气”、“无为”等概念,:“报无者谓不念万物。为者随经行指事称名。故言无为也。”稍晚于安世高的支谶,主要译介大乘般若类经典,也借用“本无”、“自然”等概念表示佛教“缘起”...中国化的阐述。他的立论素为学界所重视,“运用了名实这对中国哲学史上惯用的范畴,采取了民族形式,更容易打动中国的信徒群众。”僧肇的“不真即”、“真即假有”、“真幻同一”揭示了世界的虚妄,这种思想随着...

    张晓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5880819.html
  • 向佛陀诉说(节录)

     佛陀,您在《法华经》“化城喻品”里所说的“譬喻”,多么给人启发;您在《华严经》里阐扬“四法界”的真理,多么美妙。当然,“真常唯心”、“缘起”,都是你宣说的真理,说明了“”才能建设“有”。  ...金身上著相,要真正观照到,才能见到您的法身。   我搭乘过世界多少国家的飞机,多次在空中眺望白云片片,多么希望佛陀您能现身在云端之中。我也曾经搭乘过各种船舫轮渡,漂泊在世界五大洲之间;从海洋的倒影里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3981376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  以上所有的这一切,都说明唯识学是究竟解脱之学。   (二)万法因缘生,唯识所现。王恩洋认为,唯识宗主要说三界唯心和建立阿赖耶识。唯识依据华严“一切从心转”和般若“缘起缘起”两大原则,...诸佛诸圣满证、分证诸法性相之理实,机是众乘众趣已、未修众生行果之机宜。不契理,则失实而本丧;不契机,则失宜而化滞,无佛法亦无僧及信徒矣。”   唯识学虽通于如来所说的一代时教,而实质是揭示我法二,阐明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